你的位置: 融资股票抵押_融资杠杆炒股_联华证券 > 融资杠杆炒股 > 最大实盘配资 鼎湖区一季度“开门红”成绩亮眼!释放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
热点资讯

最大实盘配资 鼎湖区一季度“开门红”成绩亮眼!释放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

发布日期:2025-05-17 23:10    点击次数:98

最大实盘配资 鼎湖区一季度“开门红”成绩亮眼!释放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

今年以来最大实盘配资,鼎湖区(肇庆新区)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深入贯彻落实中央、省委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坚定不移实施“绿色崛起、产业强区”战略,凝心聚力、奋勇争先,不断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向优,释放鼎湖区与肇庆新区的战略转型和产城融合强劲动能,交出了一份亮点纷呈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单。

鼎湖城区。鼎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凯勇 摄

一季度全区实现

地区生产总值38.58亿元,

增长6.9%,

增速排在全市第二名,

且连续三年一季度

实现6%以上的快速增长。

同时,多个重要经济指标也均位于全市前列,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14.27亿元,增长11.2%,增速排在全市第二名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.45亿元,增长26.3%,增速排在全市第一名;两区全口径税收收入累计增长27.4%,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名。首季“开门红”,也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开局,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规上工业经济运行良好

新增动能支撑明显

春节后,鼎湖区和肇庆新区迅速召开高质量发展暨科技创新大会,第一时间传达贯彻落实省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,以“金蛇蜕旧”的决心破题开路,以“蛇行千里”的韧劲爬坡过坎,擂响新一年“大抓产业、决胜科创”的战鼓,进一步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、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和食品饮料、文旅康养、现代服务三大特色产业,致力打造“2+3”的“主导+特色”产业格局。

招商引资、产业培育、要素流动的

空间进一步拓展,

以实体经济发展

迅速拉开“领跑距离”。

鼎湖区和肇庆新区一季度,工业增加值完成16.68亿元,同比增长10.1%;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14.27亿元,增长11.2%,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效的支撑。全区共155家规上工业企业,较去年同期净增19家,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持续增加,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性成果。同时,两区一刻不停抓招商,不断优化营商环境,引进更多引领性、“链主”型项目,提前布局低空经济、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,不断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。

一季度两区共有71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、动工、竣工投产,总投资额约为202亿元,这些项目将作为后备力量,为着力打造“百亿级”主导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能,支撑两区坚定不移走“产城融合、城产一体”的发展新路。

肇庆新区产业园区。图源 肇庆新区发布

消费市场快速增长

电商零售业势头迅猛

今年以来,

春节大型烟花汇演、

百公里骑行嘉年华、大型演唱会等

大型活动在鼎湖区和肇庆新区

继续火热举办,

鼎湖山“问鼎祈福”持续火爆出圈,

喜舍禅园民宿、浦屿民宿、蒲营民宿、

木棉庄园民宿、香德利民宿等

文旅项目建成运营,

文商旅体融合消费新场景着力打造,

进一步擦亮旅游“金字招牌”。

全区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01.36亿元,增长58.6%

零售业销售额33.79亿元,增长27.7%

住宿业营业额0.37亿元,增长52.2%

餐饮业营业额1.24亿元,增长3.7%

特别是

“跨境电商+产业带”模式快速发展,

拓展了特色产业新空间,

推动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,

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.45亿元,

增长26.3%。

希音湾区西部智慧产业园

也已完成了主体结构和屋面封顶,

预计将于今年12月竣工,

届时将进一步拉动两区的经济增长。

希音湾区西部智慧产业园项目。图源 肇庆新区发布

税收增长质效双升

产业项目动能澎湃

第一季度,

两区全口径税收收入

累计增长27.4%,

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名,

反映了产业项目快速投产

与高附加值企业集聚效应。

图源 肇庆新区发布

近年来,

两区政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,

众多优质企业快速投产见效,

高附加值产业比重逐渐提升,

为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

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农业生产保持稳定

水产养殖增产增效

一季度,

全区春耕备耕有序推进,

特色农产品发展加快,

农林牧渔业产值6.71亿元,增长5.5%;

增加值1.84亿元,增长5.5%。

水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,

水产品产量1.66万吨,增长4.9%;

渔业产值3.34亿元,增长4.9%。

农户为秧苗盖上薄膜保暖。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摄

鼎湖区2025年第一季度

交出亮眼成绩单,

得益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

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。

接下来,

鼎湖区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,

加大产业培育和项目建设力度,

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,

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

通讯员:朱蒈

来源:南方农村报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